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学术快讯 | 中心举办首届“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工作坊
发布时间:2018-12-10 作者:CSMD 来源:CSMD

12月7日至8日,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中国传播创新研究》蓝皮书编辑部联合主办首届“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宁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字节跳动算数中心、长江日报、顺为互动、生米组成和武汉大学的近60名学子学人汇聚珞珈山,共同探讨中国传播创新研究。

本次工作坊自11月7日开始征稿,经工作坊筹委会的审稿,共产生20篇入围稿件。8日上午,19篇稿件的作者齐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与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学人参加了工作坊的主题演讲。主题演讲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尚彬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中心研究员徐开彬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分社祝得彬社长,分别围绕“如何理解中国传播创新”,“社会调研的理念、步骤和规范”,“新闻传播学的混合研究方法”和“蓝皮书作为智库研究的写作规范”发表了主题演讲。

单波教授指出,当下的中国传播创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形态的传播体系,表现为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经济传播、媒体传播等融合结构,单一地关注“中国媒介改革”无法回应当下媒体与社会的复杂变迁,实践与研究正在也必须转向对“中国传播创新”的深入探讨。单波认为,中国传播创新是过程中的、动态的、持续的,在以年度为单位考察中国传播创新的“截面”时,透过“截面”研究“长时段”的中国传播创新历程,推动中国传播实践的“融合创新”。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

季为民研究员结合自身进行调查研究的经历,介绍了调研的理念,如何确定调研的题目,调研步骤的设计与安排,深入解读了社会调研的基本原则,解析了调研过程的重点与难点,介绍了访谈的相关方法与技巧,提醒研究人员注意调研的伦理问题,梳理了调研报告写作的基本体例与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研究员

在第三场主题演讲中,徐开彬教授介绍了混合研究方法的概况,介绍和比较了后实证主义、解释学派、批判学派等学派的研究范式,介绍了四种主要混合方法的设计和使用,强调了混合方法使用的目标,即通过数据融合,实现定性数据与定量统计的互补,最终达到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开彬教授

最后,祝得彬社长讲解了出版皮书的意义和皮书撰写的要求,指明了皮书的服务对象,即各级管理部门、理论界、社会大众和国际社会,主要发挥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为各类机构提供信息,以及权威社会读本的功能。同时,皮书显示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崛起过程中的话语权问题,包括对外传播和沟通能力的建设,具有理论、决策和舆论等维度的重要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分社祝得彬社长

第一场讨论会的主持人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副教授,季为民研究员、徐开彬教授负责点评。讨论的文章为:

《基于短视频的创新性文化传播现象——以抖音为例》(汇报人:字节跳动算数中心数据研究经理施展)

《短视频平台的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和策略——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汇报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邓元兵副教授)

《城市形象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抖音挑战话题“15s发现武汉”的内容分析》(汇报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黄骏)

第二场讨论会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世文副教授主持,点评专家为祝得彬社长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金波老师。讨论的文章为:

《电视与移民社区的关系重构——一个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传播民族志研究》(汇报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顾广欣副教授)

《从静止的影像中打捞动态的历史——新华社<国家相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纪录片传播创新研究》(汇报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系主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甘丽华副教授)

《“女书人”网络社区的信息流动与情感碰撞》(汇报人: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谭世平副教授)

第三场讨论会由谭世平副教授主持,点评专家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郭小安教授,刘金波老师和肖珺老师。讨论的文章为:

《算法自动化生成?新浪微博“热搜”的合法性话语》(汇报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茜老师)

《关于利用网络新闻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行性探讨——基于日本雅虎国际新闻的现状分析》(汇报人: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晖副教授)

《农技员创新性对社交媒体工具使用行为的影响》(汇报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系主任吴志远副教授)

《智媒语境下动画创作民主新生态——“UGAC”传播模式的提出、现状与哲思》(汇报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博士生郭子淳)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党报的融合创新与发展——以<长江日报>为例》(汇报人:长江日报光谷编辑部朱建华主编)

《政民沟通的体制机制创新——武汉市城市留言板研究》(汇报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郝永华教授)

《2018品牌传播创新研究报告》(汇报人:顺为互动联合创始人,生米组成执行合伙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广告学术委员会成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姚俊)

第四场讨论会的由甘丽华副教授主持,点评专家为祝得彬社长,顾广欣副教授与吴世文副教授。讨论的来稿为:

《短视频:概念、机遇与挑战》(汇报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崔永鹏老师)

《移动互联时代“街头”艺人的“空间”再生产》(汇报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张武宜副教授)

《媒体社会责任概念的知识考古:基于155份中国<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创新传播实践的探索》(汇报人: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理副教授)

《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传播创新研究》(汇报人: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副主任,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翟红蕾副教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产品体系研发思路研究》(汇报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硕士生王夕冉)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用户使用报告》(汇报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丽玲副教授)

第一场、第二场讨论会结束后中心同与会的来稿作者进行了文章首发签约仪式,第三场、第四场讨论会结束后,工作坊在中心331会议室举办了闭幕式,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会委员姚曦教授在闭幕式中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诚挚地邀请大家关注《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的发展,邀请大家再次来到珞珈山。

撰文:林川

编辑:郑子聪

整理:胡文韬、林祎婧、许乐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