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珞珈问道 | 洪浚浩:“后冷战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新格局和新特点
发布时间:2019-01-04 作者:CSMD 来源:CSMD

2019年1月3日上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浚浩应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举办了主题为“‘后冷战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新格局和新特点”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中,洪浚浩教授围绕“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1.国际传播的概念界定与发展历程;2.国际传播面临的当前国际环境;3.“后冷战时代”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的新格局和新特点。

首先,洪教授表示,国际传播是一个涵盖面广的议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塑造、讲好中国故事等热点都属于该领域。那么,如何准确理解国际传播这一概念的含义呢?洪教授认为,其英文释义“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更能反映其含义。根据对“international”(国际关系的)一词的理解,国际传播是指国家之间的传播,是一种针对其他国家的传播,因此,国际传播具有明确的政治属性,属于政治传播,为国家利益服务。

接着,洪教授梳理了国际传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一战”到“二战”再到“冷战”,国际传播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其发展主要受到政治和技术的影响,国际传播在本质上是国际政治的产物,国际传播的主要媒介形式经历了从“电报——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的转变。

随后,洪教授回到当下,和现场师生探讨了国际传播面临的当前国际环境,他提供了学界的三种观点:1.“冷战”时代已经远去,对当今世界局势已经没有影响;2.当下处于“后冷战时代”,不同于“冷战”时代的两大集团对立,当今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多元,但仍深刻地受到“冷战”时代遗留问题的影响;3.当今世界已经处于“新冷战时代”。经过探讨后,洪教授表示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当下处于“后冷战时代”。

最后,洪教授用“多元”二字概括了“后冷战时代”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的新格局。关于新特点,洪教授主要强调国际传播的媒介形式正在向新媒体和社交媒体演变,并结合自身对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实地调查,进一步分享了他对新特点的看法。

在交流互动环节,洪教授对“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和“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辨析。对于二者的区别,他指出:“国际传播”的主体和对象都是国家,与政治、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关系紧密;而“全球传播”的主体和对象更广泛,包括了大型商业媒体、个体等,其主要目的在于谋求商业利润等方面,与政治等因素的联系相对不那么紧密。

洪浚浩教授演讲中

在交流互动中,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围绕讲座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和问题,例如传播学与冷战、后冷战的历史关联性,怎样在时代发展历程中深刻认识传播的变迁史,中国的国际传播为何走不出弱传播的困境等,并表示希望现场师生从洪教授的分享中收获新的启示。

撰稿:孙诗雨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