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15日,第25届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学会年会(IAICS 2019)在捷克布尔诺(Brno)的马萨里克大学(Masaryk University)召开,会议主题为:“东方/西方:民粹主义政治现实中的新分野与新联结(East/West: New Divisions, New Connections in a Populist Political Reality)”,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英国、捷克等17个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会议,民粹主义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议题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
中心团队在IAICS共计发表4篇作品,形成“网络社会的文化转移:中国视角的跨文化讨论(Cultural Shift in Network Society: The Intercultural Discussions from China’s Perspective)”的分论坛,中心主任单波教授担任本场论坛主持。
图1 单波老师
单波教授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周夏宇联合发表题为“网络社区中的中国文化分享:以Quora为个案”的作品,研究围绕知识分享社区Quora中的非华人网民对“中国文化”板块相关问题的讨论,探索网络社区中的知识分享是如何影响对他者的理解的。研究发现,Quora作为一个网络问答社区,拥有着相对稳定的受众和丰富多元的话题。在感知层面,中国文化无论作为“相同的他者”还是为“同一性”所凝视,都避免不了被消解于无差别性理解。中国文化被相同的知识分享消解,被多元的知识分享赋予存在感。要改善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必须改变这种理解的“共振空间”,进入多元化理解,从而使人们面向中国文化事实。
图2 博士生 周夏宇
中心副主任肖珺副教授的论文聚焦“后真相传播观念的文化转移: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论文以中西方相关研究和社会讨论为基础,通过跨文化比较探查中西方后真相传播观念的文化转移过程,以此厘清相关传播思潮的文化间互动关系。肖珺认为,当下多元的真相表述、数据预测和算法的精进已将人们领入后真相模式(regimes of post-truth, ROPT)。人们不能以简单的二分法理解互联网政治传播中情绪和真相的关系,也不必以惶恐的态度面对后真相,技术革命为人们带来了重新审视真相的机遇和寻求真相的挑战,真相和后真相并没有彼此迭代,恰巧相反,其二者的共存,展现了“真相市场”(truth markets)繁荣。
图3 肖珺老师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甘丽华的演讲主题为“电子游戏中的‘身份冲突’:以绝地求生'红衣军'为个案”。绝地求生是韩国一家电子游戏公司Bluehole开发并发行的一款多人在线对战游戏,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红衣军是一群中国游戏玩家,他们进行自我组队,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共享特定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一行为引起了欧洲和美国玩家的强烈抗议,他们甚至呼吁对中国玩家进行锁区。本研究通过对电子游戏论坛相关讨论的文本分析,认为电子游戏中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
图4 甘丽华老师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张路黎报告了“全球文化地图如何可能——WVS项目全球文化地图之中国坐标质疑”。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已覆盖五大洲100多个国家,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跨国价值观调查项目。该项目自1981年以来,每5年开展一次,采用基本相同的量表,以获得世界各国文化差异与变迁的历时性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项目的核心研究成果——全球文化地图。本研究发现WVS全球文化地图的纵坐标 “传统VS世俗理性”不适合描述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实。通过对WVS调查中与“传统VS世俗理性”维度有高载荷度的变量及相关题项的研究,发现这些变量及相关题项与《圣经旧约•十诫》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传统与现实的语境内,测量这些变量的题项或者并非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或是在表述上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与理解方式。因而,基于这些题项所获得的关于中国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是有很大偏差的。WVS全球文化地图上的中国坐标不仅不能增进世界对中国价值观的了解,反而在貌似精确的数据分析下形成了更为隐蔽而深层次的跨文化误解。
图5 张路黎老师
分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学者参与,在场学者围绕后真相时代的新闻教育实践、自媒体泛滥带来的真相隐忧、网络游戏引发的真实与虚拟界限的模糊性等问题展开讨论。
图6 分论坛讨论
会议期间,中心团队广泛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
图7 中心团队成员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交流
在与英国知名文化研究学者、伦敦大史密金斯学院教授戴维·莫利(David Morley)的交流中,双方主要围绕在互联互通的流动传播新情境下,欧洲民粹主义的传播以及相关传播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受众研究的新走向等问题进行讨论。
图8 与戴维·莫利(David Morley)的交流
中心还对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系陈国明教授进行访谈,双方围绕民粹主义与多元文化的竞争、一带一路的跨文化传播视角、网络社区讨论的可传播性、如何以西方为方法阐释中国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图9 与陈国明老师访谈
中心成员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陈凌教授的交流主要聚焦跨文化传播教育、移民的文化适应等问题。
图10 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陈凌教授的交流
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IAICS)是跨文化传播领域最为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会议之一,由来自不同文化科学领域的学者组成。学会成员来自32个国家,这些参与者每年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点开会,讨论共同的研究兴趣。学会期刊为《跨文化传播研究(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