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媒体报道 | 肖珺:自古以来,荆楚文化就能跨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02 作者:CSMD 来源:CSMD

2023年2月28日,极目新闻报道了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与极目新闻联合主办的“荆楚文化的价值内涵解读与国际传播”研讨会”,中心副主任肖珺老师参与并发言。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2月28日,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与极目新闻联合主办的“荆楚文化的价值内涵解读与国际传播”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数十位文史、考古、文物保护、新闻传播、外语语言学等领域专家齐聚,解读荆楚文化的价值内涵,介绍荆楚文化国际传播的最新成果,共同研究向全球“唱响”荆楚文化的好声音。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珺与会并作“浅论荆楚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主题发言: 

图1:肖珺研究员发言中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既具备中国整体文化的普遍特点,也展现出极具地域特色和历史内涵的特异性。如何通过当下的新闻传播活动,记忆、传承、活化和创新荆楚文化,是我们需要讨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跨文化传播作为面向文化差异的对话之道,通过不同国家、群体、语言、代际、民族等文化间交流有望提升荆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其一,荆楚文化的生成史是人类跨文化传播历史中的独特风景线。讲好我们自身文化的生成史是对外传播的基础。历史学、文学、民俗民间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者为我们厘清荆楚文化的生成史提供了较为明晰的路径。既有研究显示,荆楚文化的生成史就是一段人类跨文化传播历史。比如,距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古城,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有超过3500年的历史。它的发掘使人们第一次知道在黄河流域首先发达起来的商文化,伴随着商人“奋发荆楚”的军事行动到达长江之滨。由于盘龙城位于楚人活动范围内,其出土的各种文物中既有明显的商文化特色,又有荆楚土著的文化特点,还有东南沿海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器。这表明,彼时的盘龙城已经是商文化、荆楚文化、东南越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点。这些片段都表明,荆楚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跨文化接触区,荆楚文化因此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生命力和价值取向。

其二,荆楚文化的文化地理特色显著,极具跨文化吸引力。荆楚文化是具有明确地域特色的,其地理范畴大体与现今所说的长江中游地区相当。古代“荆楚”的概念大致以现在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人们现在常常用“荆楚文化”指代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但需要说明的是,荆楚文化的文化地理特色恰恰强调的是因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兼容开放、多元融通。“荆楚”位于中国内陆中部偏南地区,其在地理上处于“居中”之地,连接东西、沟通南北。这一地理特点使得荆楚大地成为历史上多次历史大变动的移民迁移和汇聚之处。地理优势使得荆楚文化自古以来能不断地接纳四方、交融汇通,也使得荆楚文化发展出标新立异、独领风骚的气度和个性。所以,我们当下的荆楚文化叙事,应该跳出相对窄化的“以省为界”“以我为中心”的单向叙事,在历史细节和文化传承中挖掘跨文化故事。比如,多民族聚居的共同体故事、移民浪潮中的文化更新、湖湘/两湖的交汇对话等,清晰和生动地展示荆楚大地文化兼容的开明之风。

其三,荆楚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礼仪、符号、音乐等传承绵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荆楚文化多被视作做南方文化的代表。其在形成的过程中,地域特色、民族交往、移民文化、儒道法墨诸家学说等都使得荆楚文化始终处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和转化中,逐渐形成一些精神内核。既有研究显示,荆楚文化相对稳定的精神内核包括:开放兼容、崇尚革新、爱国兴国、习文之风、喜好乐舞、敬鬼重祀、神秘浪漫等。这些精神内核通过礼仪、符号、音乐等传播活动传承延绵,生生不息。比如,宋明时期两湖地区两次人口大迁移进一步促使荆楚文化与汉文化、周边地区文化的融合,将荆楚地区兴学、读书、讲学等社会风气传播开去,逐步奠定湖湘学派、湖湘理学的基础。在近代湖北,洋务派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旨,主张学习西学,变革社会,鼓励创办报刊、发展军事、改革教育、创办工商实业等,使得湖北成为社会革新运动的中心。此外,荆楚文化还具有非常特别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的编钟等地域音乐、祭祀巫术等仪式、壁画帛画帛书等符号、神话等文学作品、青铜器铸造等高超工艺技术共同构筑了荆楚文化神秘超然的气息。

其四,荆楚文化可通过创新传播提升地方国际传播效能。前述之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千年绵延的文化生命力需要通过创新传播实现连接、存续、转化和革新,进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成为不断生长的有机体和生态系统。通过跨文化传播提升地方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大概有几种:(1)建设可触达的荆楚文化共同体,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多元、体验丰富的荆楚文化融合产品矩阵;(2)讲述可理解的荆楚文化,在历史人物、事件、文物、作品中提炼系列荆楚文化故事;(3)提炼可对话的荆楚文化精神内核,用相对稳定的荆楚文化特色搭建核心话语集群;(4)发展可互鉴的荆楚文明观,从历史和当下的文化间交流中凝练经验、方案和智慧,积极推动荆楚文明进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列。

原报道标题:《武大博导:自古以来,荆楚文化就能跨文化传播》

原报道链接: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678465&cId=0&tencentShare=1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