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由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丝绸之路融合传播工作坊会议”顺利举行。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和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代表40余人参会。
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许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聚焦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和学术研究视野。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卢毅刚教授致辞,他希望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能一如既往地帮助新闻传播学院,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信息共享与文化传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代表合作单位致辞。他希望能够不断深化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间的交流合作,相互激发,以学术共同体推动丝绸之路融合传播不断发展。开幕式后,单波教授做了题为《面向作为问题的情感认同》的主旨发言,提出培养跨文化敏感,面向真实的交往关系,是数字沟通时代突破情感认同,最终达到理解,实现跨越文化边界的有意义对话的可行性路径。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曜主持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李本乾老师做了题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模式及实践》的主旨发言,提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五种转型:包括从“完美中国”向“完整中国”、从“正面报道”向“全面报道”、从“虚拟中国”向“真实中国”、从“被动他塑”向“主动自塑”、从“宏观叙事”向“具体趣味”的战略转型。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友教授做了题为《抗战时期陕甘宁报刊少数民族议题的话语建构》的主旨发言,论述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包括媒体在内的行动差异化报道、文化共享、经济融合、社会共治等措施,构建民族话语体系,形成从对本民族的心理认同转变为对中华民族整体认同的转变,从而增强民族团结。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珺教授以《数字沟通中的跨文化接触》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她指出,数字新媒体技术所构建的交流语境使新媒体跨文化传播成为自然选择,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跨文化接触或可成为走出文化间偏见的一种理论解释。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丝绸之路融合传播”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并就丝绸之路融合传播学术研究框架、“一带一路”“河西走廊”等沿线地区文化符号传播研究进行深入讨论。西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处长朱杰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做了题为《“河西走廊”多民族地区中华文化共享符号传播》的研究工作汇报;祁媛和王昆副教授做了题为《“河西走廊”多民族地区典型村落口述史与影像民族志》的研究团队工作总结;綦天哲老师汇报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健康传播研究团队的工作开展情况。与会专家肯定了各研究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各团队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专家们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为各研究团队接下来的工作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