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研究成果《2018年中国媒介与居民生活形态变迁报告》——载于《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9)》(蓝皮书)——于10月23日为央视网报道。报道概括了《2018年中国媒介与居民生活形态变迁报告》的主要发现,具体如下。
日前出版的《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收录了《2018年中国媒介与居民生活形态变迁》报告,这是该报告连续第三年推出。报告以CTR(央视市场研究)的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NRS(China National Resident Survey)为主要数据来源,对2018年中国媒体发展态势进行了梳理,并对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户外、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同时以消费调查数据为基础,对2018年中国居民生活形态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2018年互联网在中国城市居民的日到达率达到80.6%,居民日均接触互联网时长为188分钟,占到每天时间的13%。同时,随着大中城市互联网市场的日趋饱和,“下沉市场”开始被视为互联网行业“最后的流量红利”。对比多年数据发现,互联网在四线城市居民中的日到达率攀升幅度最大,2018年四线城市互联网日到达率82.3%,已经赶超一线城市。手机短视频是让很多低线城市用户乐此不疲的娱乐应用之一,抖音、快手在低线城市快速发展。拼多多成长为享受下沉红利的新一代电商平台。
在传统媒体方面,电视媒体的下滑趋势有所减缓。根据CTR的数据, 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的电视日到达率65%,较2017年小幅下降2.4个百分点。2013年到2018年间,电视的日到达率降幅正在逐渐变小。虽然日到达率在下降,但电视的公信力仍然得到城市居民的高度认可。根据CTR的调查,在“我经常会关注这个媒体上的广告信息”、“信息非常可信的媒体”、“在这个媒体上打广告的品牌,会给我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在这个媒体上打广告的品牌,会增加我的购买意向”这四个语句上,电视的正向评价依然保持了最高。可见,电视媒体虽然受到互联网较大冲击,但其专业性、权威性仍然不容置疑。
其他媒体方面,广播媒体与户外媒体保持了平稳的发展趋势。以广播为例,CTR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间,广播的日到达率维持在13%-15%之间波动,变化不大。同时,随着移动音频平台的做大做强,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受众互联网移动收听习惯逐渐形成,也因此,互联网广播成长为受众重要的广播收听渠道,手机也成为受众收听互联网广播的最重要终端。平面媒体方面,报纸和杂志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从2013年到2018年,报纸媒体日到达率已由49.6%跌至25.4%,日接触时间也由24分钟下降到17分钟。杂志媒体自2014年至2018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但2018年周到达率和周接触时间较去年都稳中有升。
在居民生活形态变迁方面,互联网无疑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通过CTR的调查,可以观察到三个重要的现象:一,城市居民网络生活方式趋于常态化、稳定化,CTR数据显示,2018年城市居民周上网频率为每周42次,相比2017年的每周41次仅增长了一次。二,“空巢青年”引爆单身经济,CTR数据显示,城市单身人群比例到达29.8%,而“空巢青年”特点是享受孤独,追求品质,喜欢新科技,其中52.1%的“空巢青年”认为即使价格贵,也愿意购买高品质商品。三,互联网的下沉也带来了网络生活方式的下沉,2018年中国县城中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家庭开始网购,网购在四五线城市快速普及,CTR数据也显示,县城消费者对于拼多多参与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居民生活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居民在生活消费方面的变迁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根据CTR的调查,消费升级的大潮仍在持续,但演变的更为“细腻”,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依旧,不过2018年更值得注意的特点是理性化;新的消费“势力”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Z世代”、“银发一族”等这些传统商业的“边缘人群”已经成为商业决策不容忽视的一极……
据悉,该报告作为一项连续性的年度研究,调查范围共涵盖全国1-4线60个城市,年样本量近10万,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介与消费行为连续性同源研究。
央视网报道标题为:《<2018年中国媒介与居民生活形态变迁>报告揭示媒介变迁、消费升级新趋势》,原文链接为https://dwz.cn/dMDmdW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