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上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浚浩应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开展了以“新媒体时代、泛媒体时代、后真相时代——我们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洪浚浩教授主要围绕“新媒体时代”、“泛媒体时代”和“后真相时代”三个概念展开。讲座伊始,他引导师生共同探讨如何从理论层面界定“新媒体时代”。他列举一些了“新媒体时代”的表现形态,如: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使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革新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传播模式从垂直传播向水平传播转变,由此引发的传播关系和传播距离之变也推动着东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社会治理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变化。他还强调,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信息时代走向传播时代的过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传播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连接、互动和无差别介入。
第二个关键词是“泛媒体时代”。“泛”即广泛、多而不集中,与“人人皆媒”、“万物皆媒”的理念相契合。“泛媒体时代”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媒介和途径趋于多样化。除传统的媒介组织外,作为公民的个体也可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信息的广泛流通与传输超越了时空界限得以实现。
“后真相时代”(Post-truth era)是洪浚浩教授着重阐释的第三个概念。从字面意义上看,它指的是“真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牛津词典》把“后真相”一词收录到2016年度词汇当中,意指“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这一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社会现象和当下趋势的现实观照。
对此,洪浚浩教授提供了两种关于“后真相”的解读路径:一是人们对事实的重视程度降低,真相的可获得难度加大;二是发声渠道和信息来源的广泛多元使信息和真相在不同侧面得到补充和讨论,于是又出现了“真真相时代”和“超真相时代”的说法。
部分学者认为,“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是代表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后真相时代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而在洪浚浩教授看来,这一观点仍然存疑。“英国脱欧”反映了英国执政者与普通公民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问题,以至于他们所看到的真相是不同的。公民态度的摇摆、媒体报道的渲染、意见气候的影响、民调样本的局限性等问题都导致了民调数据与公投结果大相径庭。而2016年美国大选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各大民调机构的失准预测令人大跌眼镜。
在此基础上,洪浚浩教授指出现代民意调查目前面临着政治、社会、技术三个方面的挑战,因东西方的社会调查具有普遍共性,研究西方的问题对今后中国的社会调查研究也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民意调查的相关技巧。在他看来,西方民调机构在成熟的技术支撑下,民意调查得以实现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在于问卷的设计,包括问题设置、提问方式、用词斟酌等。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和生活体会,针对“我们是否进入了一个后真相时代”这一话题展开了踊跃讨论。洪浚浩教授对此进行相应的知识延伸与内容拓展,悉心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