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 中国传播创新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9-03-11 作者:CSMD 来源:CSMD

整理:朱琳,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一)传播制度创新

1. 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制度新规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此外,2017年另有3项部门规章、6份规范性文件被发布。

2. 主要央媒试行新闻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2017年5月,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适用对象为人民日报社等9家主要央媒。

3. 互联网法院主动适应网络传播发展大势

2017年6月26日,由习近平领导的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

4. 版权制度的持续创新利好版权产业与秩序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4月,人民日报社等10家中央新闻单位发起成立“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并发布《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宣言》,另有122家新闻媒体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自199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著作权法执法检查;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网信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2017”专项行动;至10月,全国共设立11家知识产权法庭;11月,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


 (二)媒介传播形态创新

1. 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2017年12月4日,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传播与社会责任”分论坛上宣布,新华社已经搭建起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2.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的移动直播平台

2017年2月19日,在由移动直播浪潮驱动的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中,《人民日报》的“人民直播”、新华社的“现场云”、光明网的“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台等资讯平台同步上线,进驻媒体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文图、视频、直播等多形态新闻素材的共享。

3. 人工智能加入新闻行业

2017年两会期间,除新闻写稿领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外,两会的数据搜索与分析、现场采访、新闻与天气的播报等方面均同步迈入人工智能时代。除两会现场外,线上人工智能的应用更为普遍,在网络化的新闻界担负日常的职能工作。

4. 新闻类微信小程序

2017年被称为“微信小程序元年”。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第一个新闻类微信小程序“新华社微悦读”亦于同日发布。

5. 众包化生产与资讯短视频的生产者——梨视频

2016年11月3日上线的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在资讯短视频界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同时影响了全球亿万名拍客,日均上千条的产出,使之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焦点,全网播放量每天超过5亿次。


 (三)政治传播形态创新

1. 党的十九大开通“党代表通道”

2017年10月,为便于记者现场采访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设了“党代表通道”。会议期间,“党代表通道”前后开放了3次。对于媒体记者而言,通过这一独具特色的通道,“零距离”接触党代表不再藩篱林立。

2. 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线

2017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一周,十九大新闻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线,它是党代会会史上首次使用此种新型媒体形式。

3. 政府工作报告二维码

2017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上首次出现了二维码。用户通过互联网客户端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后,即可观看视频和阅读图表,以直观获取到政府工作中主要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汇报信息。

4. 深圳市罗湖社区家园网的基层政治传播创新

罗湖社区家园网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社区为核心,秉持“打造罗湖对外宣传新窗口”的目标,融合论坛、舆情综合处置平台、微博、微信、QQ等多个媒介平台,实现了基层政治传播的媒介“整合”创新。同时,罗湖社区家园网整合了全区各行政单位、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各小区的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众多组织机构,形成了以83个社区子网和700多个小区线上论坛为依托的线上服务平台。


 (四)跨文化传播形态创新

1. 中国网文的海外传播者WuxiaWorld

WuxiaWorld为英文网络译站,专门翻译中国的流行网络小说,目前聚集了人数众多的中国网文外国粉丝。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国家传播战略大势之下,中国网络文艺特别是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或将成为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新亮点。

2. 温州“海外传播官”

目前有688万温州、300多个海外温籍侨团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充分利用侨乡优势,通过越洋课堂、华裔寻根之旅等形式,温州市鹿城区聘请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爱国侨领、华裔青少年、华文媒体负责人、在浙外国人及海外留学生等担任“海外传播官”,在世界各地传扬新时代中国故事。

3.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出海”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2017年1月于国内播出的一部古装剧,这部剧上线33天即获得309亿次的全网播放量。同期,该剧的制作方克顿传媒将其引入YouTube在线播放,在美国亚洲剧播放网站Dramafever上评分高达49分,英、美、东南亚等国兴起起了一股“桃花热”。这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思考。

4. “体验中国”系列活动

“体验中国:发现最美四川”被《对外传播》评为“2017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之一。“体验中国”以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的传播方式,最终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传播效果。

5. 复兴路上工作室之《“一带一路”之歌》

2017年,曾推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十三五”之歌》等歌曲的复兴路上工作室推出了《“一带一路”之歌》(“The Belt and Road” is How)MV的双语版。该MV采用类似舞台剧的形式,用动画制作因“一带一路”倡议而发展和繁荣的沿线国家的背景,邀请这些国家的小朋友们本色出演。

6. 多屏共振讲好中国故事的CGTN

2016年12月31日12时起,中央电视台各外语频道统一更换频道台标和呼号,合并为中国首家环球电视网——中国国际电视台,英文简称CGTN(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五)社会传播形态创新

1. 对农传播创新的浙中县级广播联盟“农+乐”模式

2017年6~8月,在“浦阳江县级广播对农宣传联盟”的基础上,诸暨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新昌、上虞、义乌、东阳等15个县级基层广播电台成立了“农+乐”浙中县级广播联盟。

2. 农村青年刘金银的生活直播

刘金银是四川省合江县三块石村唯一留下来的年轻人。自2017年2月起,刘金银开始接触直播,之后以直播和拍摄小视频谋生。通过直播,刘金银半年内收获了86万名粉丝,创收8万元。

3. 纠正伪信息的微信“辟谣助手”

2017年6月10日,微信推出了“辟谣助手”小程序。用户在小程序中可以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法检索辟谣信息,而用户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第三方鉴定为谣言,用户便会收到该小程序的辟谣提醒。

4. 公益传播创新:“小朋友画廊”

2017年8月28日,腾讯公益等联合推出“小朋友画廊”H5。线上画廊提供了36幅作品,创作者是11~40岁的自闭症患者、脑瘫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智力障碍患者。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用1元钱购买一幅画,将其作为屏保。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29日,这一活动吸引了580多万人参与募捐,募集到超过1500万元的善款。

5. 融消费化、娱乐化、社交化于一体的互联网公益节日

由腾讯公益在每年9月发起的“99公益日”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公益节日。2017年9月7~9日第三届99公益日期间,1200多万人参与捐款,共筹善款超过13亿元,刷新国内互联网募捐纪录。阿里巴巴也效仿腾讯,在2017年9月5日国际慈善日推出首届“95公益周”,与11家公益基金会合作,推出上百个线上公益项目,希望动员1亿人以上的用户参与公益。“99公益日”“95公益周”等公益节成为互联网企业创立的新型消费节日。

6. 教育政务涌入互联网应用平台

2017年9月,“新平台新联动——30所高校小程序集体上线仪式暨教育政务新媒体宣传研讨会”举行,会上宣布全国近30所高校将上线专属小程序,让教育政务新媒体走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的前沿。此外,借助新技术手段,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也将提高各大教育机构的美誉度。


 (六)文化传播形态创新

1. 国产文化类“慢综艺”霸屏

2017年,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接连荧屏热播,同时带动同名图书的持续畅销。不少文化综艺节目还成为“现象级”节目,如《朗读者》《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

2. 网易新闻《可以说这很青年了》的网络青年文化表达

2017年8月起,网易新闻推出了全新青年文化洞察节目《可以说这很青年了》,聚焦当下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并通过社交渠道传播,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公共交流空间。

3. 农村文化传播的创新:建设乡村剧场

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山东省东营市建设了乡村剧场,探索了多种演出方式。

4. “博物馆文化”的品牌化传播:高雅文化传播创新

2017年,中国开始全面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同年,故宫博物院联合其他8家博物馆参与《国家宝藏》节目;此外,故宫博物院还与腾讯成立了“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