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Rogerson教授
新闻的传播取决于信任关系:公民必须信任新闻来源机构在各司其职;记者必须相信自己的信息来源是可信的;作为信息来源的人相信,信息将被准确无误地传递给目标受众。但这些复杂的关系将持续受到考验,人们不相信记者,记者不相信他们的消息来源,消息人士也不相信人们理解他们发送的消息,就是我们的“假新闻”世界。并非所有被贴上假新闻标签的信息都是假的,但也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是怎么到达今天这一步的?Rogerson教授在演讲中讨论了这种关系中的不同参与者及他们如何理解新闻、新闻收集和传播过程中真理的演变,以及“假新闻”在当今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
图2 讲座现场
首先,Rogerson教授提出问题:“媒介是怎样影响到我们所接收的信息内容以及我们知晓信息的方式?”,他从政治/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角色出发,指出媒介是与政治家、利益集团、游说者、私营部门、公民并存的政治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媒体唱衰的今天,他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是传播渠道不同,即让内容通过媒体得到传播的方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仍是适应了新的传播形态的传统媒体。
为了进一步了解“假新闻”现象,Rogerson教授首先简要概述了美国媒体的发展历史。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说:“如果我来选择,在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这就是美国媒体建立、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媒体与政府分开,甚至故意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这种观点在19世纪的世界各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并且,新闻自由在美国更直接得到了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障。但是,美国的报纸在诞生之初就的确带有党派色彩,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美国新闻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黄色新闻、调查新闻、娱乐化新闻及私有制媒体、无党派报纸等多种样态。
从报纸的发行量来看,美国的报纸订阅者数量在2010年低至极点且呈现波动下滑的态势。与之形成对照,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中国的报纸读者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33%,成为世界上报纸发行量最大的国家。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美国家庭或用户都有订阅有线电视与听广播的习惯,然而,在这些听众中大部分人都偏爱收听娱乐节目而非严肃的新闻节目。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闻呢?Rogerson教授指出,新闻的定义因人而异,对于新闻的消费者和新闻的生产者来说,定义也不同。正如《纽约时报》的标语“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即“所有适合印刷的新闻”,它意味着是记者决定读者的阅读内容,而不是读者自己在做决定。
对记者来说,哪些能算得上具有新闻价值呢?从美国的新闻教育出发,Rogerson教授认为记者最关注的常常是冲突,包括战争、犯罪、事故等等,冲突被称为“第一新闻价值”。第二是显著性,即名人效应,名人的言语行动常常占据新闻版面,第三是及时性,此外还包括接近性以及事件影响力的大小、不寻常的事件等,这些就是传统的新闻价值。此外,一些现代新闻价值逐渐出现,如耸人听闻的丑闻、明星型记者、观点型脱口秀,如果说新闻过去更多是关于政治的,那么今天,新闻则被商业性包裹。
新闻机构在政府和公民之间扮演什么角色?在Rogerson教授看来,每个人都不可能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允许记者在世界上代表我们,我们希望他们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知道的事情。记者和编辑选择我们消费的东西,但同时我们自己也有选择权。记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常常被比作“看门狗”,通过叫声来吸引注意力;但有时,记者也是“哈巴狗”,不做任何具有挑战力的事,而是听政客指挥;第三种角色是“具有攻击力的狗”,持续攻击社会不公正现象;第四是“服务犬”,如导盲犬,它帮助我们理解困难复杂的问题;第五种是仅有好看的面孔,却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宠物狗”。
作为受众,又该如何决定该相信什么呢?Rogerson教授进一步界定了新闻中几种类型的真相。首先是党派新闻,它常常既没有完全正确也不是完全错误,但被以有利于政治的方式解读,此外还有宣传、误导、扭曲、捏造、假新闻。而假新闻的假则体现在故事选择、标题、信息来源、叙述语气语调方面。从“假”的程度上来讲,假新闻可以依次分为被扭曲的、真假混和、错误、荒谬四大类。
Rogerson教授看来,受众对假新闻的反应也可分为三大类:1.漠不关心;2.不断寻找证实自己偏见的信息;3.怀疑主义,质疑所看到的信息,事实核查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讲座最后,Rogerson教授又回到开头提及的政治/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公民”角色。他认为,在过去,记者的工作方式是通过与政府打交道,向公民报道政府相关信息,公民以投票的方式进行回应。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公民日益占据中心地位,他们可以直接获取政府相关信息,比过去更能成为对话的一部分,在这过程中,如果记者不主动去做,就常常容易被忽视掉。对今天的记者来说,新模式意味着必须反思他们的报道行为,把自己放在能被理解的位置,谨慎小心地避免报道失实,提防假新闻。
图3 现场交流讨论
演讲结束后,Rogerson教授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就演讲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