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工作坊”在武汉大学顺利举行。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作者杨华做了题为《怎么做社会调查和经验研究》的授课。
图:杨华研究员授课中
杨华研究员主要就社会调查、调查准备、调查入场、调查展开、集体讨论、调查报告及经验研究等七个方面进行阐释。其首先指出,调查是科学认知的前提。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在于社会调查是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社会研究是对经验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理性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是社会研究的手段。而社会学调查应从联系的观点与整体的观点进入。联系即注意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机制),如农村大喇叭与农村治理及信息传播如何勾连。整体即注意社会的构成、秩序、关系、变迁(结构),主客观之间的互动。
进入现场并不困难,研究者应不带问题意识、两手空空、脑袋空空进入经验的现场,在经验浸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切入问题,这种方式适合于访谈者比较了解受访者,单刀直入,访谈目的性强;另一种是渐进切入。在提问过程中要把控、掌握访谈过程,要善于引导、追问、鼓励、控制访谈人。不要怕重复,重复就是力量。重复使现象更清晰,材料更丰富,内容更丰满,判断更经得起追究,问题更深刻。访谈中应边问边记录边思考。
最后,在经验研究层面,杨华指出,经验研究能够设置自己的研究议题,经验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来源于学科知识,不来源于刊物的偏好,也不来源于课题项目,而来源于研究者与经验本身的张力,研究者作为能动的主体与经验发生激烈地、密集地、反复地碰撞;经验研究要求扎根中国经验,长期田野调查形成厚重经验,形成经验质感,重视田野的灵感,经验的意外;经验研究是对事的思考,不是对词的思考,因此它很开放,在研究方法上采取拿来主义,视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经验要与理论反复对话,经验研究不是一触即跳,而是要饱和,要强大。经验逻辑要强大到可以与理论对话,与概念对话的地步,成功的概念化要能还原经验的逻辑。所谓经验逻辑,核心是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社会内在的机制和逻辑。
就杨华研究员的阐释,现场同学提出在饱和经验基础上进行分析时,如何尽量避免主观影响的问题。杨华老师回应道饱和经验不怕犯主观错误,要不断到经验中去解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经验和理论中来回穿梭,就会不断修正解释,完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