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应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做客第二届中国传播创新研究工作坊,在理学楼105教室发表题为“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十年调查与探索”的主题讲座。
中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应用,既是亟待研究的重大时代问题,更是观察中国网络社会最敏感的探测器。季为民教授从自身调研经历出发,梳理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十年发展脉络,立足于全国性的翔实数据基础,重点介绍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最新调查数据和变化趋势,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网络认知、网络技能、网络阅读以及阅读实践等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问题与发现、建议与影响、总结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问题与发现
调研发现,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过度上网”和“网络沉迷”的科学标准和有效干预
2)需关注网络流行文化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3)后喻文化成为网络运用日常场景,父母指导孩子难度增加
4)童年的消逝,触网低龄化,持续遭遇网络上不良信息
5)网络素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问题
6)家长和学校对于未成年网络运用的科学认知
7)未成年人网络行为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引导
8)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突出,保护规制体系缺失
研究主要发现:
1)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城乡触网率差异小
2)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
3)网吧成为历史,手机成为主要终端
4)上网行为:健康科学上网,随时随地按需上网
5)网络应用:从玩到学,从单一应用到丰富多样
6)QQ使用率极高,一直受未成年人钟爱
7)网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多,已有网络学习内容和服务仍不能满足需求
8)上网技能的获取和增长,自主学习胜过父母/老师帮助
9)父母越来越关注长时间上网对视力和健康的影响
10)与父母的感情状况影响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
11)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的新发现和新特征:消费主义凸显;内容多元化与分众社区化;流行性与开放性;追求个性化表达;追求交往过程中平权化。
二、建议与影响
季为民教授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和规制的不同主体、不同侧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第一,宏观层面:自觉扛起网络强国的责任担当。
加强基础研究,从培养“强国一代”的战略定位出发,拓展研究视角和研究视野,加强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基础研究;构建互联网法律规范体系,通过机制、素养、法规等的体系化建设,统筹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规制体系;加强社会各界协同合作,明确权责,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地运用互联网。
第二,中观层面: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保护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强化平台社会责任,强化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网络素养教育方面,推进公共网络素养教育和研究,推动家长(监护人)、老师和社会各方的有效参与,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网络流行文化方面,推进互联网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引导和塑造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引导和培育向上向好的未成年人网络文化。
第三,微观层面:完善网络内容建设与机制
保障在线知识学习,完善互联网的内容建设、平台建设和认证机制,提供更多的优质免费在线课堂、在线辅导等教育资源;控制不良信息传播,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监管平台,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地运用互联网;纠正认知偏差,发挥家庭、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员组织、社会教育机构和网络平台的引导作用;技术解决网络沉迷,加强技术研发,对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寻求解决方案。
三、总结启示
目前,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议题,如何做才能提高调研水平保持调研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季为民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三坚持”,为未成年人的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思考。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长期关注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现实问题,并用多年积累的科学数据分析现实问题,在保持问卷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互联网发展和未成年人用网实际逐年修订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保持对前沿和现实问题的跟进和追踪。第二,坚持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实际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案,建立机制,共享资源,保持调查执行团队的稳定和长期合作。第三,坚持开放态度,不断吸收青年学者加入,加强蓝皮书创作编研团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