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珞珈问道 | 史安斌:平台世界主义视域下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升维
发布时间:2021-05-23 作者:CSMD 来源:CSMD

简介: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已发表《China’s Media Go Global》《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全球传播与新闻教育的未来》等六部著作以及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GTV)新闻评论员,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和半岛电视台等多家中外媒体上接受采访或发表评论。

2021年5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应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邀请,发表了题为“平台世界主义视域下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升维”的学术讲座,与武汉大学师生展开深度交流。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图1:史安斌教授讲座中

讲座伊始,史安斌教授提出跨文化传播出现了新形态,在“跨文化传播”这一概念名称不变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阶段的区别。在借鉴西方学者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史安斌教授认为可以在跨文化传播具有新形态的阶段称其为“转文化传播”。

史安斌教授认为跨文化传播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联。全球化的过程曾经历以英国为核心的“英式”全球化阶段与以美国为核心的“美式”全球化阶段,但“英式”“美式”全球化本质是将全球变成另一个英国、美国的“化全球”。当下全球化的模式发生转向,一方面,2016年以来“美国秩序”一步步逼近“内爆”与崩溃的边缘,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政治人物开始采取收缩性的全球战略。另一方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在以多元赋权与文明交流互鉴为特征的“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升,让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进入新阶段。

那么,当前跨文化传播新阶段升维的基础是什么呢?史安斌教授指出金砖国家对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是升维的重要基础。尽管美国对全球传播空间的印记依然深刻,但由于移动全球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传播基础设施普及,金砖国家的内容流通也有所增加。金砖国家有可能实现全球信息和传播议程的多元化和民主化,为新的全球传播秩序奠定基础,这样的传播秩序将有助于改革全球治理结构,减少西方的机构意识形态和实践的控制。另外,史安斌教授认为2009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媒体的国际传播,中国媒体走向全球也是升维的基础之一。

同时,史安斌教授指出“去西方化”的传播理论也为升维提供了理论前提。与传播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一样,跨文化传播研究也是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导的。为破除这一学术霸权,莫勒菲·阿桑蒂( Molefi Kete Asante )和三池贤孝( Yoshitaka Mike )等美籍少数族裔学者相继推出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非洲中心”范式和“亚洲中心”范式。


图2:讲座现场

接着史安斌教授介绍了跨文化传播从“国族中心主义”转向“平台世界主义”的理念升维。所谓“平台”(platform)是指在网络化生存中发挥枢纽作用的基础设施,其以数据为支撑,以个人、组织与公共机构为参与主体的数字交互基础结构,例如Tiktok、小红书以及在国际范围内知名的偶像明星等都属于“平台”。“平台”被称为是继市场、企业之后的第三种配置与组织资源的方式,不同于BBC、CNN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英国或美国的媒介,“平台”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媒介”( global media)。

史安斌教授通过对比“虚拟世界主义”与“平台世界主义”,阐释跨文化传播的新阶段不是“化全球”,而是“转文化传播”。“虚拟世界主义”(virtual cosmopolitanism) 是指网络空间促使能让不同文化产生对话的社会资本通过社交媒体联结整合,使世界主义在跨文化传播中得以实现。平台世界主义强调从平台的媒介逻辑考察世界主义的可能性,与机构媒体遭遇封杀后“人去楼空”“人亡政息”的境遇不同,平台媒体具有更加强大的再生能力和调适机能。

接下来,史安斌教授解释了跨文化传播与转文化传播的路径分野。跨文化传播以美式全球化的文化对立思维为基础,强调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征服和吸纳,其潜在意图是全球对于欧美现代型发展模式的机械复制。而转文化传播则生发于“新全球化时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推动文明平等交流互鉴,“万物皆媒” 是新全球化时代媒介生态的重要特色,多元赋权的互联网社交媒体是转文化传播实践的核心场域。

演讲结束后,现场师生针对中国对外传播的叙事性、中国媒体或品牌出海受阻等问题与史安斌教授进行了讨论。史安斌教授认为当下中国应该形成完整的国家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以转文化传播策略进行传播。单波教授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处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的三维关系之中。对于全球公共品供给,吴世文教授提出平台会不会受到资本控制等问题。史安斌教授认为中国与英美不同,会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平台之上还有其它的平衡力量。


图3:讲座互动与讨论

主持人肖珺教授在讲座最后总结道,史安斌教授建构的从帝国传播到跨文化传播,再到转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有非常强的理论吸引力,转文化传播能让不同文化中的人形成共同的意义空间,走向和平的对话。在转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技术本身充满了弹性,让传播产生不同的语态,让全球用户在同一种创新的叙事逻辑下找到新的对话空间和生存空间。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