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珞珈问道 | 沈伟:孔子学院与中国软实力——前院长的一些体会
发布时间:2021-06-28 作者:CSMD 来源:CSMD

嘉宾简介 :沈伟,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协理副校长,欧盟让·莫内中欧关系讲席讲授。兼任中欧商校联盟(ACE)联合创办人与联席主席、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亚洲中心副主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讲座教授、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ESSCA)欧亚研究院特聘科研教授、Asia-Europe Journal(《亚欧关系》)SSCI期刊主编和英国罗特里奇出版社《欧盟的全球关系》丛书总编。曾在亚欧多个国家学习,拥有英国拉夫堡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法学硕士、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法经济学欧洲硕士和城市管理硕士,以及鹿特丹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学位。主要研究中欧/亚欧关系、国际移民、海外华人、海归人才流动、全球化城市和国际商业策略。目前领导与协调当代欧洲研究学会(UACES)中欧关系合作研究网络。

2021年5月12日下午,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协理副校长,欧洲让·莫内中欧关系讲席教授沈伟做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带来了题为《孔子学院与中国软实力——前院长的一些体会》的讲座。

图1:沈伟教授讲座中

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

沈伟从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开始谈起。“公共外交”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和思想的跨国流动,来处理公众态度对外交政策形成和执行的影响。“文化外交”是近年热度很高的话题,其主要是在信息、艺术、文化等方面开展与其他国家民众之间的交流,吸引外国民众的好感,争取国际认可和支持。

与强调经济、军事领域的“硬实力”不同,强调“软实力”的文化外交或者公共外交方式如今尤其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学术交流等是较为常见的方式,此外,沈伟提到,媒体的国际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沈伟指出,孔子学院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公共外交或文化外交产物。从文化外交的角度来看,欧洲的文化交流起步远早于中国,早在100多年前法国便成立了法国文化协会,此后英国文化协会、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相继成立。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沈伟此前所在的英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合作面非常广泛,常常涉及中外的大学、教育部门、基金会等许多方面,孔子学院的项目范围不仅包括汉语教学,还包括文化、学术交流等方面。

高速发展中的孔子学院也面临更多难题,包括处理合作中的跨文化管理、议程设置、与相关机构的关系等问题。针对这些,沈伟提出,首先要重视自身处理批评的能力,他引用欧盟外交官Ashton的观点,认为做文化外交最重要的是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做可以相互批评并且能够接受批评的朋友;其次,孔子学院在高速发展和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要平衡好数量与质量,包括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内部员工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等;另外在对孔子学院的管理中,要在提高灵活性应对各种危机的同时,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管理管理机制。在项目设计层面,沈伟教授认为孔子学院可以与欧盟的一些学术和文化外交项目、计划合作,通过人员往来、网络数据平台、联合基金等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

对于东道国,沈伟从孔子学院前外方院长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把孔子学院作为对话的窗口,通过交流促成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也要对自己的老师和学生有信心,另外在知识共享的问题上也要敢于与众不同。

作为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沈伟于2014年加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外方院长。为什么会选择去孔子学院?他提到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孔子学院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外交的产物吸引了他,会带来一段特别的经历;二是进行了多年的跨文化学习后,沈伟教授想贡献自己的一部分精力参与到跨文化实践中;三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出什么东西,能在哪些方面创新。

中国面孔做外方院长,这在孔子学院并不常见,但是在英国也不罕见。对于学校来说,这体现了英国大学的开放性,但对于沈伟教授和其他中国身份背景的外方院长来说则带来了更多身份上的挑战性。

沈伟教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在中、外方院长的相处方面,他认为首先要本着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态度,在工作中及时回应问题,避免错误、减少误解,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能进行清晰地定位和分析,更好地进行分工合作。双方院长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双向学习,在工作中了解对方、取长补短。沈伟特别强调了在工作中保持幽默感的重要性。

作为孔子学院院长要处理好的另一个问题是与各方的合作。在内部,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研讨会、学位课程等方式积极与所在学校的相关部门和院系合作,在外部,当地的企业和社区、中国驻外和当地的其他机构和团体、其他孔子学院和大学等,都是潜在的合作者。沈伟认为,在国内合作院校与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的合作上,孔子学院要做好服务工作,发挥辅助者和催化剂的作用。合作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可以得到拓宽,一方面高层互动应与学生项目、学者项目、校友项目等多种模式结合,另一方面合作可以跨区域进行。

这些是沈伟在孔子学院工作期间进行尝试的结果。沈伟说,在迈出合作的第一步之后,有许多“观望者”甚至对孔子学院本来持抵触情绪的人变成了积极的支持者。

图2:讲座现场

中欧关系

在讲座最后环节,沈教授也对长期关注的中欧关系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欧互联互通大环境是众多文化传播活动的重要背景,他通过分析欧盟和欧洲各国历年来对华相关文件的表述,沈伟总结出欧洲对华态度有从“伙伴”向“竞争对手”转变的趋势,目前甚至已经把中国作为“系统性的竞争对手”。在价值体系和治理理念方面,中国与欧洲存在着系统性差别,二者的竞争在工业政策、英特网治理、科研等领域持续存在,但在和平、全球安全、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等方面,欧盟又需要与中国进行深入的合作。在对未来的展望上,沈伟的态度比较乐观,他指出,双方需要认清自己与对方的责任、作用和角色,在学术、全球治理等问题上,仍有很大的交流和合作的空间。

图3:讲座互动与讨论

交流环节

现场听众就孔子学院在文化外交和文化交流之间的定位进行了提问,沈伟表示,孔子学院希望为更多人提供认识中国的机会,让海外民众对中国有更好的认知。曾担任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硕士生邹文雪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认为孔子学院目前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孔子学院与所在地华人群体的关系,二是传播中国故事时传统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平衡,三是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资源的结合。沈伟进行了回应,他认为孔子学院必须做当代中国的传播,但由于受众面广,各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兼顾到。沈伟还就中欧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补充,指出中美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讲座的最后,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就媒体将在外交中发挥的角色发表了看法。讲座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教授主持。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