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传播创新论坛(2021)暨新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新闻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除主办方武汉大学、新疆大学外,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高校、塔里木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和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广播电视台、胜加传媒集团的业界领军人物共聚一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议中国传播创新,并对新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新闻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图1:会议合影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致辞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目前国内国际现实情况为背景讨论传播创新是非常及时与必要的,我们需要对传播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加强探讨。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允致辞认为,本次论坛搭建了学术的“丝路时空”,疫情促使我们拓展传播媒介的想象空间。受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委托,该中心副主任肖珺进行题为“走进传播创新的田野”的致辞。致辞提到,在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中,传播创新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应对危机和走出交流困境的方式方法,人们通过积极的沟通不断寻找情感共鸣,传播创新也体现了人类不断更新和进化的存在方式,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反思。
本次论坛共设5场主题发言,17位学者与业界嘉宾聚焦建设性新闻、新媒体技术、媒体融合、新疆传播、品牌传播、舆论机制、跨文化传播、健康传播等问题展开学术对话,呈现当下理论研究和业界实践的一些新趋势。
浙江大学吴飞在《为什么会有建设性新闻?》的发言中指出,建设性新闻倡导用积极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是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重大转向和有益补充,合乎人性的信息需求平衡。新疆大学帕哈尔丁关于《新媒体技术在两会报道中的应用》的发言从AR/VR技术、5G技术等角度,梳理近年来两会报道中的新媒体技术运用。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姜涛在《媒体融合与创新的趋势》的发言中指出,深化媒体融合已进入经营突破阶段,同时展现出短视频平台加速商业化进程、企业媒体化催生企业内容战略等新的趋势。重庆大学董天策在“融媒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的发言中提出完善事实核查、保障充分而多元的信息供给、力求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创新舆论引导观等建议。新疆大学李宏刚在《<新疆日报>抗战宣传动员中的国家认同建构策略》的新闻史研究中呈现新疆各族民众与全国人民共同支援抗战的历史集体记忆,他认为这是当前增强新疆各族民众国家认同感的重要精神资源。胜加传媒集团姚俊聚焦《品牌传播如何助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创新》,基于“后浪”“我不想做这样的人”等系列视频的创作经验,提出可以通过突出对话与互动的观念、嵌入受众叙事框架等方式促进对主流价值观传播的积极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许加彪在《篝火映射、公意表达和算法推送:舆论的生成机制与风险治理》的发言中指出,算法舆论是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智能化传播的产物,其背后的算法幽灵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议程幻想,进而对“媒体-议题发布-公众讨论-意见融合-舆论生成”的基本逻辑造成冲击。武汉大学冉华发表《社交平台的公众人物哀悼与持续性联结》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社交平台哀悼公众人物能够满足哀悼者获取信息、释放情绪、参与记忆书写的需求。新疆大学卢晓华的发言关注《微信小程序‘数字故宫’中的文化记忆建构研究》,她认为该小程序是历史、文化与数字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通过“空间-符号-仪式”多种形式对文化记忆进行再次的编码和建构,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案例。武汉大学姚曦发表《品牌传播智能生产与智能服务的新趋势》的演讲,指出该领域的三个趋势:智能技术深入品牌传播各环节、基于营销数据中台的人机协同决策指导品牌传播智能生产与服务、品牌传播内容创意的数智化与程序化。
四川广播电视台岳学渊在《<四川观察>的传播创新启示》中分享了强运营、重用户的路径探索,总结出差异化转型、寻找创新爆点、探索用户的兴趣边界等成功经验。武汉大学吴世文在《健康码——行进中的健康传播创新与应急创新》的发言中指出,健康码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健康码的反思,如健康码触达人群问题、健康码时效性带来的时间与空间问题、技术刚性逻辑下对人的不信任、过度扩张问题等。新疆大学王琴琴分享其《新形势下讲好新疆故事的创新路径研究》,认为讲好新疆故事是回击西方对于我国新疆抹黑报道的有力方式,并从叙事学角度归纳板块叙事结构、连贯渐近式结构、重大考古成果和视听影像、镜头语言多元化等叙事创新。武汉大学王敏分享其《个人数据保护的制度化、标准化与场景化》的最新研究,提出建构数据保护“中国标准”的三条策略,包括采取“综合立法+行业标准+面向智能场景+隐私嵌入设计”的模式,融通传统的“规制-权利”和“自律-责任”治理范式等。
武汉大学廖秉宜的《中国智能传播研究进展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学术界对于智能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建构、智能传播中的舆论引导、智能传播人才培养、智能时代的媒体改革等七个方面。新疆大学杜松平关于《联网时代的知识共享:个体决策攻略化与日常生活批判》的研究从理论思辨出发,认为同质化现象由大众媒体在社会成员中制造共识延伸至不同个体之间的感官体验的同质化。武汉大学肖珺分享其《观念、内容与平台:我国跨文化传播创新实践研究》,她综合分析2017年以来的中国创新实践,提出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平台创新的三个维度,认为我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已凸显中国文化作为多元文化交流的桥梁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表征。
图2:武汉大学会场现场
论坛还面向新疆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新闻教育议题召开闭门会议。新疆部分高校首先就相关情况进行介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允,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唐红,喀什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杨波分别介绍了当前的主要做法、难点和设想,他们提出,在学科设置、硕士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特别需要兄弟高校的建议。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结合办学经验,提出西部院校发展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勇于开拓。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世文认为内地高校参与援疆可以支持疆内相关学科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他介绍了武汉大学和新疆大学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些合作成果。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姚曦强调了学科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中心副主任肖珺提出加强科研合作、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注重跨学科交流等建议。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主持圆桌讨论,并结合浙大的相关做法提出建设多校合作的人才团队等针对性建议。
图3:新疆大学会场现场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玉萍在闭幕式中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认为本次论坛清晰勾画出“传播创新的田野”是什么、在哪里、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嘉宾们分享的最新成果和建议引导我们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任关系以及安全感等问题。武汉大学姚曦对论坛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总结与展望,他指出,传播创新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本届论坛面向实践、面向中国田野的学术宗旨具有特别意义,相信其对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将发挥重要参考作用。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冉华主持本次论坛闭幕式,她结合自己的援疆经验,展望新疆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发展。
图4:武汉大学师生通过视频直播、现场听讲等各种方式参与会议
图5:喀什大学会场现场
本次论坛专注中国问题,探索传播创新,围绕新媒介、新交往、新分享、新交流等进行深入探讨。为满足新疆高校师生参会需求,本次论坛从北京时间上午9:30一直持续到晚上7:30,除新疆大学外,还有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等疆内高校师生共同参与。本次论坛在线下设置了武汉大学分会场、新疆大学分会场、喀什大学分会场等,有逾300位师生参与了当天的线上线下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