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for Studies of Media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article
《跨文化传播研究》|〔瑞典〕延斯·奥尔伍德、叶琼(译)、张春雨(校):关于达成普遍的互惠性理解
发布时间:2023-09-20 作者:CSMD 来源:CSMD

摘要:人类有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达成互惠性理解(reciprocal understanding)的愿景。它与我们强烈地想要保护地球上的语言和文化的愿景相关联。基于理解、互惠性理解和传播的含义,本文讨论了我们如何在不失去当下拥有的语言和文化的情况下实现相互理解的问题。为此我们讨论了人类天生的相似性、笔译和口译、具有多元文化经验的人、共享的人类研究、全球文化分类和人类共性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相互理解;文化共性;人类共性;文化分类;多元文化

 

一、为什么有趣?——人类相互理解的问题

 

全球约有6800种语言和至少同样数量的文化模式。每种语言至少部分地建构了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视角和人对世界的看法。多雪的环境会丰富人描述雪、对雪进行分类的单词和词汇表达;沙漠环境会丰富人对沙子进行分类的单词和词汇表达。语言是分享认知、理解和信念的工具,与分享和创造文化与语言的人有关。

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通过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建立了日渐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人可以在几天或几小时内到达地球上的另一个地方。在过去150年中,通过发明,使用电话和无线电,通过利用互联网数字通信技术,人类的交流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增进相互理解的巨大潜能(它也可能为我们带来反作用,带来误解、假新闻和仇恨言论等),运输和通信技术不断影响着商业、科学、旅游、大众媒体、政治和移民等领域。

人类文化与语言的多样性、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愈加频繁的联系,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有趣且有挑战性的紧张关系。不同文化给出的概念和观点相互结合,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共同理解;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概念和观点之间的分歧大到无法被克服,相互理解就难以实现。

保持多样性与相互理解使人们面临诸多挑战。关于多样性,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压力下,许多小语种和文化正在消失,留下来的只有那些背靠强大的财政和军事资源(金钱和枪支)的语言和文化。尽管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可以让相互理解更加容易,但这是人类创造力的巨大损失,最终利不抵弊。因此,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人类增进相互理解的可接受的途径。即使不切实际,但笔者希望讨论能指向另外一种可能,即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达成相互理解。显然,要应对维护多样性的挑战,人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本文将关注与之相反的一个问题,即在不损害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增进相互理解。

有一个挑战是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认为自己的语言建构了对世界真实的、正常的看法。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中心主义。该想法还体现在制作地图上。一般而言,地图制作国常会将本国放在中间位置(比较一下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图和以欧洲为中心的地图)。这种信念通常意味着其他文化和语言对世界的体验和分类方式真实性不足,不值得被认真对待,从而被边缘化。

虽然所有文化和语言都可以为潜在的相互理解做出贡献,但是每种语言和文化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大自然的关系有整体的看法。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即我们如何获得更全面的整体视角,在现有的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从已经存在的整体视角中创建一个新的整体视角,即所有整体的整体集合(a whole of wholes)。此外,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即这一整体视角必须使用地球上6800种语言中的一种(在当前情况下以及在其他许多情况下,通常是英语)来完成,这会使这种语言将自己的分类方式强加于其他语言和文化,这又背离了追求相互理解的初衷。

各种挑战告诉我们,尽管我们现在的交流和理解通常是成功的,但我们仍然需要加强交流,增加相互理解的可能性,这样才能避免误解与冲突。本文将讨论如何在追求最大化的相互理解中达到“多样性中的统一性”(unity in diversity),或者说在不失去多样性的情况下找到统一。

 

二、什么是传播、理解和相互理解?

 

为了便于讨论,文章需要事先阐述一些核心概念。笔者将从“传播”“理解”“相互理解”和“理解的深度”这几个概念开始。

“传播”=信息的共享(sharing of information)。采用这一定义是为了回应对传播是传递(transfer)这一流行的解释的批判。“传递”的定义使信息的接受者过于被动,而“共享”则提醒传者和受者,双方都需要主动才能成功交流。我们分享的信息越多,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输入信息和现有信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时,理解就会发生。例如,当我们听到一种我们不知道的语言中的一个词时,我们可能在不理解它的情况下发出这个词的音。只有当我们能够将它与记忆中的相关可用信息联系起来时,我们才能理解它。古典哲学和语言学派的诠释学通过“理解需要前理解”(understanding requires preunderstanding)的口号捕捉到了这种理解观。此外,由于理解的深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见下文),前理解越多,深入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A和B在输入信息和已有的背景信息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联系,基本的相互理解就会产生。相互理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被动的“共同背景”(common ground background),这是体验共同文化,生活在共同文化中的结果,包括由一种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供的概念、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关于信仰、行为、人工制品、自然界的痕迹等信念。简而言之,在与来自周围主导文化和语言的人交流时,人们常可以“想当然”。二是“主动的相互理解”(active multual understanding),即A和B(交流后)在输入信息和已有的背景信息之间具有相同/相似的、有意义的联系,并且因此可以进一步影响彼此的理解。正常的交流通常不需要完全一致的共同理解,有足够的相似性就足以继续沟通、交流和共同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可以是深入的和完整的。笔者将区分肤浅的理解和深刻的理解,并据此谈论理解的深度。理解的深度会随三种因素变化。一是感知程度,即我们对某事的感知程度;二是关系联系(relational connection)的程度,即在感知和记忆之间建立联系的程度和相关程度;三是背景信息的共享程度,即激活和共享多少背景信息。这意味着深入的共同理解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准备,并且更有价值。

 

三、跨越语言和文化边界,增进相互理解的潜在和现实的方法

 

讨论了传播和理解涉及的挑战和特征后,笔者转向思考为寻求相互理解提供支持的潜在和现实现象,它们包括:

(1)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相互理解提供的可能。

(2)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和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对此,笔者讨论的是笔译和口译(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以及在获得和学习跨文化和多元文化中遇到的挑战。

(3)研究和分析我们已经分享或可以分享的信念(知识)。这意味着分享那些某种程度上被人类社会认定为真实的信念和信息,包括科学的或其他的。

(4)最后,作为(3)的一个特例,笔者将考察关于人类文化分类法(taxonomies)的研究以及对文化和语言共性(universals)的研究。

 

四、相互理解的潜能

 

如前文所示,交流和建立相互理解需要共享信息。对人类相似性的研究为此提供了基础和潜力。提供此类例证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尤其是人类生物学)和生态学(尤其是人类生态学)。对于人类天性的研究和生物学研究了很多特性,如基本需求、情感、感知、智力、语言能力等。另外,人还有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它们是相互理解的潜在基础。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获知人类重要的相似点。其包括(1)感知、认知、情感和交流方面的一些基本相同点;(2)动机驱动的理性能动性(motivated rational agency);(3)人的基本需求,例如饥饿、口渴、好奇等;(4)某些道德规范;(5)需要规划生命的各个阶段(出生、童年、青春期、成年、老年、死亡);(6)价值观的相似焦点(foci)(文化上的不同评价);(7)对社会组织的需要。

另一种需要的研究涉及地球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人类与满足其需求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关于生产食物的基本方式(农业、狩猎和驯养动物以生产肉类、渔业和工业)、提供住所(洞穴、小屋、房屋等)以及提供运输的手段,如借助动物、船只、火车、汽车或飞机来实现移动的小路、自然水道、水渠、公路、运河、铁路轨道、飞行航线。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发现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产生了文化,在自然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支持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和工具。

 

五、不同文化、不同语言间的直接桥梁

 

正如上文所示,“理解”意味着在输入信息和现有信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如要增进相互了解,需要强化理解的三个必要特征——对输入的正确理解,输入和背景之间共同的意义联系和可用的共享背景信息。下文将分析促进跨语言、跨文化的相互理解的一些方法。

(一)笔译和口译

笔译和口译是促进跨文化、跨语言相互理解的最典型、最直接的两种方式。它们尝试将一种语言和文化中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和文化中。这增加了分享信息者正确理解输入的可能性,增加了输入和背景信息之间意义的联系,增加了可用的共享背景信息,也就是分享信息者增加了对另一种文化的被动理解,提升了他们相互积极理解的可能性。

在某种程度上,笔译和口译也可以通过机器自动翻译(如谷歌翻译)来实现,但由于最成功的自动翻译程序,如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软件不是基于真正的理解,只是在相应的语言大数据库中寻找匹配模式来完成翻译任务,因此自动翻译仍然需要额外的人工校正、编辑和翻译才能变得有用。

在笔译和口译领域,具有多语言和多元文化能力的人是重要的资源。他们是不同语言间的桥梁,是不同概念和世界观之间的桥梁,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来源。他们还可以培训其他人成为这样的资源。

(二)学习外语和获取其他文化的信息来增进相互理解

笔译和口译以及可共享的信念的基础是个体的付出、工作和承诺。基于人类共有的好奇心,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如何增进自身跨语言、跨文化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下面,本文将讨论三种促进相互理解的方式,包括:(1)了解地球上不同民族、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2)体验——成为具有跨文化、多元文化经验的人;(3)能力——具有跨文化、多元文化以及跨语言、多语言的能力。

1.掌握(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第一种方式是掌握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相似性。这里的文化与背景信息有关。背景信息是我们实现相互理解的可能性的第三个要求。虽然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相异和相似之处,但地理(环境、气候、资源、人口),历史,宗教和其他重要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机构,工商业类型,与其他群体的联系,居住、饮食和穿着的习惯,文学、艺术和音乐,休闲、运动和假日,地区和社会的差异都是共有的基础特征。

除了这些共有的基础特征之外,我想指出另外两类信息。在互动和交流中,从被动相互理解到主动相互理解,这两种类型的信息都必不可少。它们是:(1)态度和价值观的文化条件;(2)不同社会活动的文化条件。

在不同的文化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往往是不同的,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些差异,否则很容易缺乏理解、产生误解或产生冲突。

我们与其他人一起参加不同的活动,无论是专业活动(如商务谈判、政治谈判、教学、科学会议等),还是日常活动(如闲聊、购物等),其文化条件和特点都不一样。尽管在大多数文化中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活动,但它们也有差异。因此,在人们与另一种文化的成员交往互动时,了解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推动新的积极的相互理解。

2.通过体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想讨论的第二种方式是跨文化体验。体验不仅对笔译和口译很重要,对与异文化的人一起生活、互动也很重要。拥有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或)具有跨语言和跨文化体验的人是重要的跨文化中间人(broker)和桥梁建设者。他们往往对不同的概念和观念有认知上的理解,还对其他文化的生活有情感态度上的宽容和欣赏。例如,不久前,某份报纸刊登了一篇名为“瑞典和中国能够在音乐中相遇”的文章,想象一下读者具有什么样的体验才能理解这个题目。

跨文化经验丰富的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例如,经验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去其他国家或角色扮演)培训来说很重要,跨文化经验丰富的人可以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发挥作用的另一重要场域是跨文化谈判和接触,但相关重要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具有跨文化、多元文化经验的能力

成为具有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人意味着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成为当地人或者接近当地人。这是跨文化、跨语言培训的远大目标。除了获得异文化的经验,其还意味着对异文化认知和情感态度上的理解,以及宽容和欣赏异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拥有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人是能够达成相互理解的人才,他们有潜力成为最好的跨语言和跨文化中间人和传译员,协助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人们建立理解的桥梁。

 

六、研究和分析我们已经分享或可以分享的信念(知识)

 

通过笔译和口译,人们能产生多种相互理解,但还有其他间接的方式来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相互理解。例如,通过科学研究、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或国际协议(如《联合国人权宣言》)来分享部分世界观。其中的一些方式更加有效。例如,自然科学的观点比社会科学的观点更容易让人们达成一致。政治意识形态的和宗教的观点通常认为自身是唯一正确的,它们通常不接受彼此的观点,结果会扩大差异,而非增加共享的内容。

因此,让我们简要地思考一下我们在何种程度上已拥有或可能拥有共同信念。这些是科学的逐渐进步和全球传播为我们提供的信念。笔者强调五个重要领域:

(1)科学研究。有些研究被普遍接受,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和计算机科学),这些为人类共同理解提供了基础。

(2)全球文化分类研究与文化和语言共性的研究(见下文)。

(3)哲学。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试图提供关于人类普遍理解的解释。早期的这类说法和理论可以在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地找到。一直到现在,这类理论还在产生。让人兴奋的是,这些不同的哲学传统可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在相互影响。例如,皮浪(Pyrrho)是一位希腊怀疑论者,曾陪同亚历山大大帝前往印度,因此佛教可能直接影响了皮浪学派。在欧洲和美国,对著名的人类理解结构(the structure of human understanding)的描述可能来自如康德、胡塞尔等德国人,以及如皮尔斯等美国人。在亚洲,人们仍在阅读佛教龙树菩萨(Nagarjuna)的著作。所有这些内容仍继续影响当前关于人类理解的普遍结构的看法。

(4)宗教研究。大多数宗教认为其观点是普遍的(universal),适合每个人。然而,宗教之间并不相互接受,结果往往会增加分歧。除了一个例外,就是几乎所有宗教中都有神秘的宗教传统。在这些传统中,外在行为和宗教之间的差异没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我们都属于一个更大的普遍整体(universal whole)的观点。这是人类相互理解的目标之一,但由于它通常涉及长期的正念(meditation)练习,需要自律,而大多数人难以做到。我们还必须寻找其他的路径。

(5)对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科学和冲突管理的研究。大多数政治意识形态认为其观点是普遍的,适合每个人。然而,就像宗教一样,它们通常也不接受对方,最终也会扩大分歧。通过政治科学和冲突管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广泛地了解这些意识形态,这有利于为国际协商做好准备——人们可以面对面就如何进行互动达成共识,例如制定《联合国人权宣言》。虽然这使我们脱离了研究,但对于建立人类相互理解非常重要。

很明显,对这五个领域加以概述存在许多挑战,尤其是最后两个领域。这些挑战超出了本文的范围。然而,即使我们只考虑前三个领域,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我们应该如何最好地实现各领域之间的跨学科相互理解。学科间存在的问题与民族国家间的跨文化理解问题一样。

 

七、两个特例:全球文化分类研究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研究

 

与迄今讨论的领域相比,有两种研究与人类相互理解的主题更相关,并以不同方式就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全球概览。它们是(1)全球文化分类研究和(2)文化和语言的共性研究。

(一)全球文化分类研究

全球文化分类研究试图通过对大量不同文化的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来捕捉文化间的差异。当今至少约有10次这样的研究。也许当今最著名的两个调查是霍夫斯泰德的调查和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此类调查使用了他们认为普遍有效的比较类别方法来创建分类系统。例如,霍夫斯泰德将文化分成了6种类型:“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不确定性的规避”“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和“自身放纵与约束”。世界价值观调查将文化分为:“传统与世俗理性”“生存与自我表达”。就这些分类的正确性和相关性而言,它们提供了一组用于研究人类相互理解的维度。

大多数全球文化分类都涉及态度和价值观。霍夫斯泰德和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分类便是如此。态度和价值观很重要,因为它们通常是我们理解文化内部和跨文化者及其行动的基础和指南。正如上文所述,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它们在进行文化间比较时所提取的维度,如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这些维度表明了人类文化的相似性。“权力距离”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任何文化都需要考虑的相关维度,它们增进了人对人类文化的总体理解。

全球调查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抽象研究。这些维度的抽象性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它们使我们过度简化并忽视了大多数文化中的实际变化。某种文化中的人常常不总是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他们对某些事情是集体主义的,对其他事情则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文化中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或权力距离的程度常随组织、活动和相关人员的特性而变化。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最好在较为具象的层次上进行比较。本文将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有关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内容。在过去如奥尔伍德的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列出了似乎会发生在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文化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为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定位(locus)和焦点(focus)。这些态度和价值观往往不同,但在更具体的层面上,与前面提到的维度相比,文化之间的比较点仍保持不变。家庭、育儿、爱与性、友谊、性别角色、权威、款待、情感表达、工作、健康、审美理想、空间、人生目标、死亡观、知识标准、形而上学、对神圣/超自然的看法是可能发生在所有文化中的社会现象。它们通常带有强烈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研究

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研究试图直接捕捉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在这些文化中生活过,学习过这些语言的人类学和/或语言学家试图描述和概括这些相似性。他们与具有多元文化经历、懂得多种语言的人一起,为增进相互理解提供了直接基础。

这种研究的名称通常是“文化和语言的共性研究”。提出这种共性的人通常是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有时还有哲学家。相关研究中,有些基于实证研究,有些基于理论研究。以下列出了一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关于语言和文化共性的实证性和理论性的研究:

(1)乔治·默多克(GeorgeP. Murdock,1897-1985)——实证的;

(2)唐纳德·布朗(Donald Brown,1934-)——实证的;

(3)约瑟夫·格林伯格(Joseph Greenberg,1915-2001)——实证的、普遍的类型和蕴涵的普遍性;

(4)克劳德·列维G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较少实证;

(5)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理论的;

(6)安娜·威尔兹彼卡(Anna Wierzbicka,1938-)——实证的和理论的。

为了说明什么样的现象被认为具有普遍性,我引用了唐纳德·布朗《人类普遍性》书中的内容。布朗提出了共性,他认为这是人类的特征:

年龄分级、体育运动、身体装饰、历法、清洁训练、社区组织、烹饪、合作劳动、宇宙学、求爱、舞蹈、装饰艺术、占卜、分工、解梦、教育、末世学、伦理学、民族植物学、礼仪、信仰疗愈、家庭宴席、生火、民俗、饮食禁忌、葬礼、游戏、手势、送礼、政府、问候、发型、待客、住房、卫生、乱伦禁忌、继承规则、开玩笑、亲属团体、亲属命名法、语言、法律、迷信运气、魔术、婚姻、进餐时间、医学、产科、刑事制裁、人命、人口政策、产后护理、怀孕习惯、财产权、超自然生物祭祀、青春期习俗、宗教仪式、居住规则、性约束、灵魂观念、地位区分、手术、工具制作、贸易、拜访、天气控制、编织。

可以看出,以上列出的内容与霍夫斯泰德和世界价值观调查中所列举的维度相比,没有那么抽象,且与上文提及的经常充当态度和价值观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打个比方来说,尽管各个文化群体的舞蹈不同,但是某种形式的舞蹈却无处不在,这也许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活乐趣有共同理解。

 

八、结语:普遍理解和跨文化传播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概述一些构建人类相互理解的现象,同时尊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价值。笔者讨论的主要是笔译、口译以及每个人在学习其他语言和文化时付出的努力。在这两方面,具有多元文化经验和会多种语言的人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还谈及一些共性研究与系统调查在创造人类共同理解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创造全球文化分类与文化和语言共性列表起到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笔者试图强调,我们越欣赏和理解可以丰富我们的差异以及使我们相似的现象,就越有可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并在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建立平衡。我们需要在丰富和保持文化和语言差异与继续努力达成普遍共识之间保持平衡。由于理解是一个程度问题,因此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更深入的理解可能是渐进的,涉及深入的和不那么深入的理解,而这两者可能都有价值。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记住,正常的交流不需要完全一致的共同理解,由充分的相似性来推动交流与互动,推动共同行动就已经足够了。这些观察结果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即便遇到问题,也不要放弃。

引用参考

延斯·奥尔伍德,叶琼.关于达成普遍的互惠性理解[J].跨文化传播研究,2022(02):41-54.

作者信息

延斯·奥尔伍德(Jens Allwood),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电子邮箱:jens.allwood@ait.gu.se;

译者:叶琼,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校对:张春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关于我们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找到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樱园路
  • 邮编:430072
  • 电话:027-68756616
  • 邮箱:whucsmd@163.com